新员工的引进做为公司人力资源结构配置的需要,为公司注入了新鲜动力,更是公司健康持续发展的根基。在这里,大家不要简简单单地认为新员工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是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其实包括社会人才、年轻的毕业生以及内部转岗人员在内的员工都属于“新员工”。这部分员工的工作状态对于降低员工的招聘成本与离职成本,提高生产与管理效益意义重大,对于他们的管理与激励应该采取差异化定位策略。
社会人才群体:是指具有一定的工作技能并具备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这一群体的特点是:具有不易改变的处世和工作习惯、常拿新公司的弊端与原公司的优势进行对比以及拥有一定的工作价值等。他们再择业的动机较为复杂,包括许多方面,或基于丰厚的薪酬福利待遇;或基于家庭的因素、良好的地理位置与工作条件;或基于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与前景。因此,只有通过面试及试用阶段正确了解他们应聘的动机是至关重要的,了解其真实想法及需求后,与之对应的在薪酬福利、生活条件以及职业发展机会等方面进行工作设计确定激励措施。
毕业生群体:是指刚从学校毕业的应聘者。这类群体的特点是:职业认识空白、自我定位模糊、可塑性强、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偏向于比较和表现等。这类群体在择业时更看重的是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更好的培训与发展机会,在这里工作环境不仅仅是指物理环境,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氛围。因此公司更应根据他们每人的职业兴趣与专业特长为其提供良好的培训、锻炼机会和发展通道,帮助其建立易于实现的工作目标,在工作中多以肯定、鼓励、表扬为主,促进其成就感的建立。
内部转岗员工群体:是指公司内部岗位竞聘或根据公司安排岗位调整的员工群体。这一群体的特点是:了解公司制度流程以及运营特点,已经接受了公司文化,但对于新岗位的具体工作较为陌生。对于这一群体的培养激励分为两方面,对于内部竞聘上岗人员,由于他们是主动进入新岗位,对于工作有一定的新颖思路,因此可以顺势而为在公司的指导下通过他们的主动性工作尽快做出前所未有的成绩,享受转型成功的喜悦;对于根据公司安排岗位调整的员工群体,由于他们是被动进入新岗位,首先要培养其对新岗位的兴趣,在业务方面加大帮扶力度,使其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再之后通过考核进行激励。
因此,对于所谓的“新员工”,要充分分析不同类型新员工的入职动机,了解他们的需求,采用差异化的激励方式让他们看到愿望并非是遥不可及,在利用物质激励的同时,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激励的促进力量,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共赢。以上仅为个人看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一点点启发。
(水利水电工程分公司 李志刚) |